時至今日,似乎沒有投資者繼續(xù)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股市是一個打擊。自2月份以來,全球科技股上漲了5-10%領漲股市,這一走勢無論在亞洲、歐洲還是北美市場都出奇一致。
這一行情說明,盡管投資者預期上市企業(yè)遠期收益會大幅下降,但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雙手,大舉建倉,股市市盈率現(xiàn)已大幅上漲。
然而,高盛獨立董事奧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在一份報告中對投資者發(fā)出了警告,并指出他們的兩大錯誤:
(1)逆風因素對收益的影響被嚴重低估;
(2)以較低的收益率為代價實現(xiàn)較高的市盈率,導致市場正在失控。
正如奧本海默所指出的,投資者大多認為,經濟的低迷是暫時的,大部分重要經濟數(shù)據(jù)應該會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里強勁反彈。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接下來會對市場產生多大影響仍是未知之數(shù)。
奧本海默認為,就像其他突發(fā)事件一樣,疫情爆發(fā)后股市的初期反應是下跌,當感染率開始下降時出現(xiàn)反彈。在此過程中,債券收益率往往在較低水平上停留更長時間,從而為股市提供一些支撐。許多投資者就是抓住了這個歷史規(guī)律,按照經驗進行投資。
但奧本海默指出,這次情況有所不同。他認為,目前對美股影響最深的不是疫情,而是上市企業(yè)的低盈利、股市投資的低收益率以及美國國內的經濟頑疾。
首先,僅靠低利率不太可能維持金融資產回報率的持續(xù)增長,而這種增長是基于更高的企業(yè)估值。在某種程度上,較低的債券收益率和通脹預期反映了較低的經濟增長前景,這可能會對股市構成持續(xù)的不利影響——否則,股市至少能提供更有吸引力的風險溢價。
雖然股市不能完全反映國內經濟,但令人吃驚的是,盡管人們擔心經濟增長放緩,但相對于經濟體的規(guī)模,股市市值仍在持續(xù)上升。
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美股的投資收益幾乎沒有增長,但其他地區(qū)股市的投資收益率已經出現(xiàn)復蘇。這一切都使美股更容易受到債券收益率上升或美國長期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的影響。
其次,經過多年的強勁增長之后,美國上市企業(yè)的利潤率開始見頂,無法再抵消營收增長放緩的影響。有證據(jù)表明,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講,更高的工資水平開始抑制企業(yè)利潤增長。雖然這一影響尚未真正抑制公共股票市場的凈收益利潤率,但其尾部風險不可小覷。
最后,奧本海默指出,雖然高盛的熊市指標(GSBLBR指數(shù))從2018年的高點略微回落(部分原因是利率下降和私營部門收支狀況改善),但絕對水平仍然很高。
綜上所述,就近期而言美股出現(xiàn)回調修正的可能性很高,而且過去的復蘇模式已無法奏效。展望后市,奧本海默認為上述逆風因素一時之間難有改善,因此,疫情結束后全球經濟的復蘇速度將左右股市的短期命運。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的旅游業(yè)占全球GDP的0.4%,對全球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除此之外,投資者還要關注以下重要信息:
考慮到投資者對美股今年的收益增長預期本就相對溫和,相信實際收益不會與預期相差太多。
去年第四季度,標普500指數(shù)中市值最大的5只股票:Facebook、Amazon、Apple、MSFT、Google的平均收益意外增長了20%,而標普500指數(shù)成份股公司的平均收益只有4%。
過去一個月,2020年每股收益預測下調了0.7%,過去3個月下調了1.2%,但到目前為止,股市的修正幅度大致符合歷史趨勢。
GDP加權企業(yè)銷售敞口將減少10%左右的收益。在目前的情況下,這一降幅足以讓投資者變得消極。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