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續(xù)命,是今年夏天打工人的寫照。
擁有空調就感覺自己擁有了全世界。在空調下,不會心煩意亂,不會汗流浹背而難受,臉上精致的妝容也不會融化。據(jù)此,可以說空調擁有量最高的城市,最幸福。
(資料圖片)
《國家統(tǒng)計年鑒2021》顯示,全國31?。ㄗ灾螀^(qū)、直轄市)中,平均每百戶擁有空調數(shù)量最多的省份是上海(207.3臺),江蘇、浙江名列二、三位。
夏季時間很長的廣東沒排進空調擁有量榜單的前三名,而“四大火爐”重慶、武漢、南京、長沙(按人教版教材)中,三大“火爐”所在的省份重慶、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沒排進前五。
烈日 圖源:Pixabay
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存在地區(qū)差異,加上地域南北分布廣,對空調制冷、制熱需求不同。
從整體上看,西藏、云南、貴州、黑龍江等高海拔或高緯度的地區(qū),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偏低,而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地區(qū),人均收入較高,每百戶居民家庭空調擁有量較高。
江浙滬空調擁有量排名前三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是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廣東、重慶、天津、福建、安徽、河南。
從前十名來看,空調擁有量最多的地方,是上海。
在上海,平均每百戶家庭就擁有207.3臺空調。也就是說,平均每戶家庭擁有2-3臺空調。而上海平均每百戶家庭的空調擁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117.7臺)的1.7倍。
上海的兩個鄰居江蘇、浙江,是空調擁有量排名第二、第三的省份。這兩個省份的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達到201.4臺和198.5臺,即平均每戶家庭空調擁有量都超過兩臺或接近兩臺。
北方城市北京排在了第四,而南方的廣東則排在了第五。
再往后看,會發(fā)現(xiàn)“四大火爐”重慶、武漢、南京、長沙,只有南京所在省份江蘇進入榜單前五名,剩下三大“火爐”所在省份均在五名開外。
仔細來看,重慶排在廣東之后,位列第六,湖北排在第11位,湖南排在第13位,平均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分別為164.5臺、137.3臺和129.3臺。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如果以全國平均水平(117.7臺)為分界線,超過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4個。從這一點來看,排名在第11位和第13位的湖北、湖南,只是略高于平均水平,排名并不高。
作為現(xiàn)代家庭必備的溫度調節(jié)設備,空調的需求量與當?shù)刈匀粭l件有關。
從排名可以看出,高緯度、高海拔的地區(qū)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偏低。如國內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所在的省份——西藏、云南、貴州、內蒙古、陜西等,空調擁有量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而黑龍江省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省份,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僅為9.4臺,排名全國倒數(shù)第五。
同樣位于東北地區(qū)的遼寧、吉林空調擁有量也不高,分別是44.1臺和14.5臺。
這些區(qū)域,或是因為海拔高,夏季比較涼爽,或是由于緯度高,夏季偏短,冬季又有集中供暖,對空調的需求量不大。
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關
除去氣候條件造成空調需求相對較弱的地區(qū)外,經(jīng)濟發(fā)達、人均收入高的地區(qū),空調擁有量較高。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七個(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出現(xiàn)在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排行榜中前十中,兩份榜單的排名有一定的重合度。
譬如,上??照{擁有量全國第一,上海同時也是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區(qū)。江蘇空調擁有量排名全國第二,作為經(jīng)濟大省,2021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5萬元,排在上海、北京、浙江之后。
空調擁有量排名全國第三的浙江,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萬元,僅次于上海和北京,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3倍。
同時,江浙滬一帶夏季較為炎熱,對空調的需求量大。
其中,浙江以山坳褶子為主,這種地形不利于空氣的流通。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就會變得非常的悶熱。
根據(jù)浙江氣象臺今年8月12日發(fā)布的信息,6月26日以來,35℃以上高溫日數(shù)全省平均31天,38℃以上全省平均16天,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地跨長江、淮河南北的江蘇情況類似。7月12日,江蘇省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網(wǎng)共發(fā)布江蘇省各地60條高溫預警,其中高溫紅色預警20條。
有網(wǎng)友調侃,江浙滬包郵區(qū)熱成“工折戶”。
由此可見,上海、江蘇、浙江拿下空調擁有量前三名,屬于實至名歸,不僅因為人均收入高,還因為是真的熱。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各地獨特的降溫方式
空調是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中國家庭。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1990年末全國城鎮(zhèn)居民,每千戶僅裝有3臺空調;到2000年末,每百戶城鎮(zhèn)居民空調擁有量上升至30.8臺;現(xiàn)在(截至2020年末)全國居民平均每百戶空調擁有量達到117.7臺。
在空調尚未大規(guī)模普及之前,城市特色消暑方式還有很多。
就拿“火爐”城市重慶來講,街頭巷尾有許多賣冰粉、涼面的小攤位。幾塊錢吃上一碗放了黃瓜絲、綠豆芽、酸豆角等多達十幾種小料的冰粉、涼面,把涼意吃進肚子里。
紅糖冰粉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若是吃不下東西,還有酸梅湯可以選。自制酸梅湯是重慶人的拿手絕活,以烏梅為主料,放上冰糖以及中藥食材,熬上個三四小時制成。不僅酸酸甜甜開胃,還能消暑、降溫。
同樣利用食物消暑的還有廣東,糖水、老火湯是主要的消暑神器。
綠豆沙、竹蔗馬蹄水,冰凍過后成為夏日最清新的一口涼,消暑效果更佳。
老火湯則是靠湯料搭配消暑。冬瓜海帶排骨湯、苦瓜排骨湯,外地人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湯品,都是老廣從小喝到大的解暑湯。
就連在廣東的動物都享用過。近日,廣州動物園給黑猩猩煲西瓜豬骨湯解暑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
據(jù)報道,黑猩猩看到動物園保育員拎來的一鍋西瓜皮豬骨湯后,在籠舍內上躥下跳,對即將喝上解暑的“老火靚湯”感到興奮。
另一大“火爐”城市武漢的降溫方式,略顯簡單——躺竹床、游泳。
在空調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武漢人入夜后把竹子做的床搬到街道上,躺著等待一陣風吹過來享受片刻涼爽。密密麻麻的竹床一個挨一個,甚是壯觀。
游泳 圖源:Pixabay
對新一輩的武漢人來講,武漢大學凌波門東湖泳場則是每年夏天最愛去的地方。從下午太陽很大到夕陽落山,呆在這里的人越來越多。
如今,隨著空調的普及,這些特色的解暑方式仍然獲得了不少人的喜愛。
不過,對多數(shù)人來說,外面實在太熱了,最快降溫的方法還是把空調打開。畢竟今年夏天格外熱,“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毫不夸張。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