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是個老城。
(相關資料圖)
康熙時人吳震方的《嶺南雜記》記載:“佛山鎮(zhèn),離廣州四十里,天下商賈皆家焉。煙火萬家,百貨駢集,會城百不及一也?!边@里的會城,指的是廣州。意思是,天下商家齊聚佛山,萬家燈火齊亮,連廣州都比不上。
佛山是個新詞。
晚清時的佛山還不是城市,甚至不是縣城,沒有城墻沒有邊界。這是個“意外”的“自然城市”,由城鎮(zhèn)化而來,全國各地的來人共建。
換句話說,“佛漂們”到佛山來,并不圖虛名上的說法,只是因為機會多、發(fā)展得好。來自民間的繁華與生命力,能提供一種自下而上的韌性。
佛山千燈湖公園是人們休憩的去處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1994年出生的小雯,來佛山第8年了。作為一個在廣州出生長大的人而言,這樣的選擇十分意外。小雯自己并不這么覺得,她眼里的佛山“精致又松弛”,奮斗生活兩不誤。
畢業(yè)后的小雯通過校招進入了一家佛山的銀行,工作之余她逛遍了佛山大大小小的街巷,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見聞。未來,她也打算買房安家,成為一名真正的佛山人。
像小雯一樣的“佛漂”也很多,但就像佛山是一個從民間“長”出來的城市一樣?!胺鹌瘋儭币矝]有浩大的聲勢,他們就與佛山相似,安靜低調卻充滿韌性。
“精神能量”
在《城市發(fā)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中,芒福德寫道,城市使人遠離自然界和人性需求。過于密集、人工化的環(huán)境讓人感受不到與自然界的連接,忽視人類自發(fā)性和自我管理等需求,城市缺乏精神能量。
從芒福德的觀點來看,城市有一種可稱之為“精神能量”的東西,來源于與自然的連接。與佛山的整體氣質相似,佛山人與自然的鏈接也呈現一種自發(fā)生長的觀感。
古人有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當時指的是在工業(yè)還不發(fā)達的時期,在山中取材,于河中取水,以維持日常生活的需要。這是于自然最質樸的鏈接——建立在生存之上。
佛山亞藝公園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隨著工業(yè)社會的發(fā)展,自然又稱為了人們精神需求的供給土壤。旅游賞景、露營郊游、徒步探索等活動,借助著基因中留存下來的與自然親近的本能,促使人們一次又一次的借助于大自然的親近,抵抗日常生活中的焦慮與無措。
這一點在禪城區(qū)的亞藝公園提現特別明顯。亞藝公園的主體是面積為15.6萬平方米的亞藝湖。亞藝湖在民間的標簽是“經濟適用”,因為該湖的整體“全是湖面”。人們對亞藝湖的利用也僅限自發(fā)生長的特點。
亞洲藝術公園這個名字,若是放在上海、深圳,大概會讓人聯想到精致的白色建筑、落地玻璃為主的咖啡廳、或者是形態(tài)各異的后現代建筑。而在佛山,真正的藝術來源于自然這一點清晰可見。
圍繞著亞藝湖的是一條“荷花走廊”,花開時,接天蓮葉無窮碧吸引了大批來此打卡的游客,旅游照、婚紗照、社交平臺的展示源源不斷的在這里生產。
而在荷花凋謝時,湖中的阿姨帶著斗笠撐著漿,在湖中打撈著來自大自然的另外一項饋贈——蓮藕。偶有沒有掌握好花期的游人路過,與湖中采摘蓮藕的阿姨互不打擾,你賞景,我收集。在對人類饋贈這方面,大自然向來平等又寬容。
前來露營或踏秋的游客,也爭相將采摘阿姨收進自己的數碼設備中,在濾鏡的加持下,生成仿似前現代的美景。
此時,芒福德想要的城市“精神能量”,既來自于人們與自然景物的互動,又來自于人們彼此。
上班打工,下班采風
小雯平日里最大的娛樂,就是趁不加班的周末出去走走。
“每個時間都有自己的景色”,小雯說,如果周末能夠雙休,她會選擇一天早起“早上的光不曬而且很漂亮”,如果只能單休,那她會選擇看看夕陽。
亞藝公園在市區(qū)里,平時下班早時,哪怕不順路,小雯也會順路過去轉一圈。“上班是生存,下班后我就要開始生活啦!”小雯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
年輕人總是最愛玩的。
千燈湖公園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從千燈湖的寫字樓里下班,往外走點就能在湖邊坐坐,安放一天的壓力;周末呼朋喚友,前往西樵山來一場露營;又或者在禪城區(qū)中心走走逛逛,偶遇一下清末的繁榮。
最受歡迎的莫過于美食路線。
順德區(qū)的美食名聲在外,禪城區(qū)的美食則以地道小店的形式藏在街頭巷尾,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時光歷練,自帶一份氣定神閑。許多地道小店只制作1-2種菜,有的甚至只做早午晚三餐中的一餐;店面貌不驚人,甚至沒有招牌,名聲全靠口口相傳。
如果美食也有產業(yè)鏈,這些小店必然早已雄霸各自賽道上的“隱形冠軍”。
從祖廟出發(fā)的路線,以黃鱔飯開始,到毋米粥結束。中間穿插著雙皮奶站、白切雞站、沙姜豬手站、牛肉火鍋站。
在吃這一點上,佛山人充分體現了與自然的鏈接,甚至可以稱得上“順其自然”。若你問一個老佛山人選擇美食的標準,他大概會告訴你,魚有魚味,雞有雞味,牛有牛味,再往深了問,大概就是甜品有奶香,但是不甜……當年輕人們順著祖廟的老城老路,帶著傳統(tǒng)的潺潺教誨尋寶時,在結尾大多不忘感嘆一句,“老話說的真對”。
年輕人大多喜歡在市區(qū)。
據《2020人口普查分縣資料》在城區(qū)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這一項中,佛山以89.9%位于第4位,即佛山市區(qū)人口密度極高。
在市區(qū)工作的年輕人,迫切的需要觸手可得的美式與美景。
比起名聲響貫的旅游景點、打卡圣地。能夠觸手可得的雙皮奶、隨時撫平煩躁的平靜湖面更能成為年輕人下班采風的好選擇。
比起積極計劃、目標明確、車馬勞頓,與自然的鏈接更該強調的是隨心與隨處。
佛山市區(qū)既有“自然生長”的美景,也有保存良好的美食文化,讓年輕人既來之,即安之。
年輕人,跟著產業(yè)走
佛山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據佛山統(tǒng)計局,2021年末佛山常住人口961.26萬人 10年增加近200萬人。據智聯招聘數據,“中國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中,佛山排名第 10,相較去年佛山上升了5名,取代鄭州躋身前十,也是前十唯二的地級市。
2021年起,佛山市接連出臺《佛山市柔性引才暫行辦法》、《佛山市人才引育扶持工作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等政策,持續(xù)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明確人才補貼與獎勵標準,吸引人才前往佛山就業(yè)。
有統(tǒng)計稱,最早明年,最晚2026年,佛山將邁入千萬人口城市大關。
但政策顯然不是吸引年輕人的核心。
佛山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增速僅為0.6%,上半年回升至2.8%后,前三季度增速再次下跌。但前三季度,佛山外貿增速高達6.5%,成為廣東外貿增長的支撐力量。
據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分析,與東莞、深圳等城市兩頭在外的加工外貿不同,佛山外貿源自其內源性產業(yè)結構。在國際供應鏈受阻時,只要有相關產品出現需求缺口,佛山就能相對較快地實現生產和供給。
換句話說,佛山外貿的產業(yè)鏈相對較長,也相對較完整。
上游,佛山已聚集了100多家氫能企業(yè)、科研院所及相關機構,占廣東省總數約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氫燃料電池產業(yè)化的國鴻氫能投前估值已達到70億,獨角獸巨頭正冉冉升起。
中游,佛山提出高水平打造“十大創(chuàng)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yè)園區(qū)”,涵蓋新能源、裝備制造、機器人等多個領域。更別提以“佛山大道從北向南,都是賣家具的”為首的,包括家電、家具、飲料等在內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
下游,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zhèn)前100強榜單中,佛山的獅山鎮(zhèn)、西樵鎮(zhèn)、北滘鎮(zhèn)、樂從鎮(zhèn)和九江鎮(zhèn)紛紛上榜。每個鎮(zhèn)占據自己的優(yōu)勢行業(yè),精確捕捉 C 端消費需求,及時調整,隨時定制。
產業(yè)鏈長,意味著對人才的需求更大,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涌現獨角獸、“隱形冠軍”;也意味著不必朝同一個方向競爭,賽道的廣度被拓寬,機會在各個方面涌現。
比起單一維度、單一方向的“內卷”,年輕人更需要“行行出狀元”、“處處是機會”的創(chuàng)業(yè)與就業(yè)環(huán)境。從這一點上看,佛山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就不“出奇”了。
反過來說,人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根據智聯招聘與澤平宏觀的報告,向往佛山的人才中,本科、碩士、博士學歷占大部分,其他不乏國家認定的各類產業(yè)型和技術型人才。
人才對產業(yè)鏈的反哺作用不容小覷。
佛山早在2019年就邁入萬億GDP俱樂部,大規(guī)模制造業(yè)下,任何一點微創(chuàng)新對整體效率的提升都十分巨大。而人才的聚集,恰恰是創(chuàng)新出現的最核心的因素。
當一個年輕人在產線上突發(fā)靈感,如果能及時找到與他共同討論、研究、制定方案并嘗試的人,這樣的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落地。
年輕人走到哪,創(chuàng)新就在哪發(fā)生;年輕人想去哪,那里的創(chuàng)新必然正在發(fā)生。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