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的晉城還是“倒春寒”天氣,然而在2000多公里外的海南省樂東縣卻是艷陽高照。在樂東育種基地,晉城市育種專家劉二東完成了新一輪玉米育種,將帶著沉甸甸的收獲回歸,將希望的種子撒向晉城大地。
劉二東是晉城市唯一一名到海南進行育種的“南繁人”。所謂“南繁”,就是將玉米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當?shù)厍锛臼斋@后,冬季(每年的11月初到來年的3月底)拿到我國南方亞熱帶或熱帶地區(qū)進行繁殖和選育。一年可繁育2—3代,加速育種過程,縮短育種年限,且能鑒定育種材料的抗病性及對濕、光的反應等,提高作物的競爭力。
2015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guī)劃(2015—2025年)》出臺,在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劃定26.8萬畝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qū),納入永久基本農田范圍,予以重點保護。近年來,全國近30個省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技型企業(yè)約6000多名農業(yè)科技專家、學者,到海南從事南繁育種工作,被統(tǒng)稱為“南繁人”。
“我們主要是從事玉米育種工作,這幾天,樂東的平均氣溫都在30攝氏度以上,5—7天時間就能完成種子的晾曬、脫粒。”電話連線后,劉二東一邊忙碌一邊對記者說,“自2000年成為‘南繁人’后,每年11月中下旬都會南飛育種,清明節(jié)前后帶著種子北歸參加審定,從種到收大概需要4個月時間。”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2020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為6.2億畝,總產(chǎn)量為2600多億公斤,玉米市場由去庫存轉向供需平衡和少量進口。通過玉米育種改良增加糧食供給能力的需求開始凸顯,玉米雜交種是農作物種業(yè)的主要商業(yè)價值領域。
據(jù)晉城市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中心種業(yè)工作站負責人常江育介紹,目前,晉城市共有持證種子企業(yè)4家,主要生產(chǎn)加工經(jīng)營玉米、小麥、大豆主要農作物種子,這4家企業(yè)有育種團隊、有專業(yè)技術研究人員,每年組配材料8000多個,年加工生產(chǎn)能力10000噸以上。近年來先后選育并通過省級審定的玉米、小麥品種共28個(玉米23個、小麥5個)。去年,晉城市還成立了市級農作物育種中心,進一步加大對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力度。
劉二東告訴記者,玉米種子是具有長成玉米成株能力的繁殖體,它由胚珠經(jīng)過傳粉受精形成。通常,單交種由兩個親本配制而成。雜交種親本的選育一般要7—8個世代才能穩(wěn)定,進而鑒定配合力,配制優(yōu)良組合,選育出高產(chǎn)優(yōu)質廣適的玉米雜交種。培育一個優(yōu)良的玉米雜交種按正常一年兩代種植,大概需要6年時間,“南繁”是必須的環(huán)節(jié)。
“在別的地方種子發(fā)芽得7到10天,這里5到7天就能長成一片綠油油的地毯。”劉二東說,在樂東做育種,每畝地的成本在7000元左右,足足是晉城的3倍還要多,但育種周期能縮短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據(jù)了解,劉二東在海南省樂東縣利國鎮(zhèn)租了7畝育種基地。1畝地平均種植4000株玉米,都需要人工授粉,授粉期一般在每年的1月初至2月上旬。
這種候鳥式的生活,讓老劉犧牲掉了不少家庭時光,但他非常享受育種收獲時帶來的成就感:“20多年來,全市通過審定的玉米品種有20多個,在山西、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都有推廣種植,種植面積達5000萬畝以上。2021年,已審定通過潤民369、晉博玉172、晉博玉181、晉澤玉6號4個品種。今年,玉農702、玉農958已完成試驗程序并達到審定標準,即將通過我省審定,還有10余個品種參加省級試驗。”
“育種就像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除日常澆水、除草、打藥等田間管理外,授粉套袋也尤為關鍵,容不得絲毫馬虎。”劉二東詳細介紹,“玉米授粉套袋是個細致活兒,有別于果樹套袋的牛皮紙袋,要使用羊皮紙袋。羊皮紙袋防水、透光性好,能看見花粉。整個授粉過程要既快速又仔細,雌穗吐絲前套袋防止串粉,花絲吐出后進行授粉,授粉過程中花絲不許外露,這樣才能保證制種純度,不然一切辛苦都會付之東流。”
“今年,晉城市在樂東種了800多份材料,既有自交系的加代,也有組配。自交系加代需要6年才能穩(wěn)定,來海南育種只需要3年,大大提升了效率。”視頻連線中,記者看到劉二東頭頂烈日,汗水從臉頰流下。每年1月初至2月上旬的授粉期,劉二東都要在基地辛勤勞作,為玉米套袋,確保雌穗授上粉,任務才算完成。這些,他都親力親為,為新品種的選育打下堅實基礎。
“數(shù)千份樣本組合才有可能育出一個新品種,而一個新品種要經(jīng)歷十幾代繁育才能穩(wěn)定下來。”劉二東非常感恩樂東這塊沃土給他的豐厚饋贈。
劉二東認為,玉米的未來品種需高產(chǎn)、抗性、宜機收并重。當前,國際玉米種業(yè)已進入“常規(guī)育種+生物技術+信息化”育種的“4.0時代”,呈現(xiàn)出流程化、高新化、一體化發(fā)展特征。相比之下,我國則需要通過科技加持,培育出更好的替代性品種。(記者崔振海 通訊員杜艾戎)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