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在线人成|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精品福利日韩欧美综合天天网

    <strike id="msocu"><fieldset id="msocu"></fieldset></strike>
  • <th id="msocu"></th>
    <table id="msocu"></table>
  • <button id="msocu"><dd id="msocu"></dd></button><option id="msocu"><dd id="msocu"></dd></option>
  • <wbr id="msocu"></wbr>
  • <pre id="msocu"></pre>
    您當前的位置 :金融 >
    銀行ETF一邊大漲一邊資金凈流出,如果不是險資,到底誰在買銀行股?
    2024-09-04 13:43:03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wǎng)易微博

    大盤險守2800點,以銀行為代表的紅利再次大幅調(diào)整,而微盤、新能源等板塊漲幅居前。

    截至9月3日,銀行板塊連續(xù)五個交易日的調(diào)整,五大國有行中國銀行跌幅最小,也有7.93%;跌幅最深的是交通銀行,僅僅5天跌去14.32%。此外,建設(shè)銀行、工商銀行以及農(nóng)業(yè)銀行同期內(nèi)依次下跌12.44%、11.79%和10.04%。

    銀行ETF單日再次跌幅居前,10只銀行ETF最低跌幅也有1.3%。盡管銀行ETF依然是年內(nèi)表現(xiàn)最好的股票ETF,但是銀行ETF整體資金的凈流出相當明顯,10只銀行ETF年內(nèi)資金凈流出近50億,而目前這些銀行ETF的合計規(guī)模僅109.48億元,資金流出占比超過31%。

    一邊大漲,一邊被持續(xù)賣出,今天市場的討論主題演變成為:銀行到底是不是險資買起來的?

    買銀行板塊的到底是不是險資?

    誰在買銀行股,此前除了國家隊這張明牌,市場認為保險資金是買入銀行主力,原因在于險資原本就偏愛高股息板塊,而險資又是今年較為明顯的增量資金。

    不過,隨著中報披露國有大行的前十大流通股,險資并沒有明顯的加倉舉措,因此,有觀點指出:險資加倉銀行帶動上漲,看中報證據(jù)不充分,邏輯被證偽。

    有市場人士指出,上半年,投資邏輯最硬邦邦的,就是“險資追求股息買銀行”的故事。隨著半年報完成,揭開面紗,打開各家銀行的前十大股東列表,卻并沒有看到多少險資新進或者加倉的身影。

    以工商銀行為例,今年上半年,前十大股東中,有匯金公司、財政部、匯金資管、證金公司、社保理事會為代表的國家隊,有香港中央結(jié)算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北向資金,然后就是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以及易方達滬深300ETF。

    在工商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全無險資蹤跡。原本一季度還在前十大流通股的和諧健康保險,被滬深300ETF所取代。此外,中國銀行的前十大流通股之一的太平洋人壽無增減。建設(shè)銀行中新華人壽新進前十大流通股,但是和諧健康保險-萬能退出。國有大行中,獲得險資明顯增持的是郵儲銀行,新華人壽和中國平安人壽均有增持。

    基于此,有觀點認為,銀行股市追漲殺跌買起來的,和險資沒有關(guān)系。

    不過,業(yè)內(nèi)亦有反對聲音。有觀點認為,銀行股的前十大股東中沒有看到太多險資的增持身影,并不代表險資沒有買入銀行股。

    在高股息風格當前,險資加倉銀行股順利成章。

    有券商首席最近也一直強調(diào)一個邏輯,銀行尤其是四大行的長邏輯是什么呢?有且只有一個:就是若未來權(quán)益ETF被動式投資作為增量資金主體,不僅僅是短期正能量維穩(wěn)的因素,而是在當前股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下中期大發(fā)展是不可逆趨勢。

    ETF買入銀行股在上述工行銀行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也有明確的體現(xiàn)。那么上半年在滬深300ETF等寬基上加倉的,除了國家隊,險資是不容小覷的力量。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在今年上半年前十大持有人變動情況顯示,有包括中國人壽、中國人壽再保險、大家人壽、泰康人壽、友邦人壽以及平安人壽6個險資席位新進到該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這意味著,險資成為滬深300ETF重要的增量資金。而滬深300ETF中,銀行作為第一大權(quán)重行業(yè),自然受益于險資的買入。

    對于為何沒有直接進入銀行股的前十大股東,有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指出,首先,險資投資方式多樣,可以直投、也可以投資基金間接投資,也可以分賬戶買,以及在港股投資,有多種方式隱蔽分散策略,未在銀行個股前十大流通股上有體現(xiàn)并不意外。

    比如險資在港股投資銀行方面,今年以來,中國平安已經(jīng)通過多個賬戶,連續(xù)買入工商銀行,截至今年8月5日,年內(nèi)出手四次增持港股工商銀行,持股比例高達15%。

    此外,8月21日,杭州銀行公告稱,中國人壽擬在8月26日至11月25日的三個月內(nèi),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杭州銀行股份,合計不超過1.1億股(含本數(shù)),即不超過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86%。

    研報透露,銀行是險資權(quán)益持倉第一大行業(yè)

    券商研報也支持險資在銀行較高配置的主張。根據(jù)招商證券研報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險資持倉以銀行、公用事業(yè)為主,其次為食品飲料、通信、房地產(chǎn)、交通運輸。截至二季度末保險資金一級行業(yè)持倉市值占比分布從高到低依次是銀行(44.3%)、公用事業(yè)(8.7%)、食品飲料(4.8%)、通信(4.6%)、房地產(chǎn)(3.7%)。

    從邊際變化上看,隨著銀行屢創(chuàng)新高,二季度險資對銀行進行了部分減倉。減倉比例為1.3%,不過仍為第一大持倉。在個股方面,減倉較多的集中在民生銀行、郵儲銀行、華夏銀行,分別減倉19億元、8億元、2億元。不過險資同期加倉了浦發(fā)銀行、興業(yè)銀行以及招商銀行。

    銀行ETF年內(nèi)資金流出近50億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指數(shù)大漲的同時,銀行ETF的贖回陸續(xù)增多。Wind數(shù)據(jù)顯示,截9月2日,全市場10只銀行主題ETF年內(nèi)資金凈流出近50億,在銀行ETF年初159億總規(guī)模的31%,贖回較為明顯。截至目前,10只銀行ETF合計規(guī)模為109.48億元。

    另一方面,在銀行板塊收益率高企的今年,卻有銀行主題ETF黯然退場。

    8月28日,富國中證銀行ETF發(fā)布基金清算報告,在資產(chǎn)處置及負債清償后,該基金剩余財產(chǎn)為2234.64萬元。因該基金出現(xiàn)了連續(xù)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chǎn)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按照基金合同規(guī)定,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jiān)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當下險資對高股息資產(chǎn)的偏好并非一成不變,隨著相關(guān)行業(yè)、公司基本面和估值的變化,保險資金能夠做出差異化的選擇。

    (文章來源:財聯(lián)社)

    關(guān)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guān)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