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不疾不徐,總是按自己的節(jié)奏走。8月23日,進入“處暑”節(jié)氣。處暑,是止暑、出暑。白天杭城依然是40℃高溫,創(chuàng)下了歷史最晚40℃紀錄;這是杭州今年以來第54個高溫日,高溫日數居歷史第一,超過2013年的53天。但這是“極高溫”上演的“最后瘋狂”,夜間有南下的冷空氣逐步抵達,天總要涼的。
高溫少雨,晴熱干旱——“旱”是明顯的特點。這兩天,網傳“西湖龍井茶樹90%被曬干”的消息,一度上了熱搜。這是網友關心中國綠茶之王——西湖龍井的安危,為了吸引眼球,說得夸張了。8月23日,杭州市農業(yè)部門明確表示:夸張了,遭遇旱熱害的有一成左右;這些茶樹只是曬傷了,并不代表死亡。
“一成”這個比例,被網友說反了。西湖龍井產區(qū)共有2.2萬畝茶園,其中景區(qū)面積約7000畝,西湖區(qū)面積約1.5萬畝。有關人士天天在茶園跑,“就目前我們的觀察,大致有10%的茶園受干旱影響,出現了曬干的情況。”
天大旱,人大干。漢字很美妙——這個“旱”字,就是“頭頂著烈日干”。這里的“干”,首先就是“抗旱”??购诞斎灰膊皇切U干,而是科學地干。茶農們早晚錯峰給茶樹澆水,水不是噴在葉面上,而是直接灌到土壤里;覆蓋黑色遮陽網,給茶樹遮陰……
有水就好,最怕是“旱”到缺水。不久前有報道:高溫酷暑,讓杭州10多個村鎮(zhèn)超2萬人出現供水緊張;西湖景區(qū)棲霞嶺下一口百年老井,竟然干涸了,這么多年來還是第一次。
“出門是葡萄,回家就成了葡萄干。”高溫高熱、陽光充沛,近期上市的許多水果,比如葡萄,倒是甜了不少。有專家分析,這場曠日持久的最強高溫,是一次全球性的極端氣候事件,由一系列異常氣候因子所導致。由于雨水太少,我國不少地區(qū)旱情嚴重:
長江“汛期反枯”,其中重慶巴南段水位嚴重下降,常年淹沒的佛爺梁摩崖造像,露出了江面,真可謂是“偶爾露崢嶸”。這3龕明清時期的造像,雕刻精美,距今約有600年歷史。而江西的鄱陽湖,部分水面“露底”了,河床變成了綠油油茂盛的“草原”,有人驅車在上面飛馳。鄱陽湖,可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長江流域的湖泊。
處暑已至,暑氣漸止,人們最期待的當然是冷空氣快快駕到,降雨又降溫。然而,在8月23日處暑這天,中國氣象局宣布啟動干旱四級應急響應;隨即,浙江省決定于當日17時啟動抗旱四級應急響應:自今年6月26日出梅以來,浙江全省降雨量僅有129毫米,9月底前旱情有進一步發(fā)展趨勢。浙江要求壓緊壓實責任鏈條,落實落細各項抗旱保供水措施,全力保民生和糧食安全,確保居民群眾生活用水——這,也是“頭頂烈日干”。(首席評論員 徐迅雷)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