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杭城的街頭,正悄悄發(fā)生變化。沿街立面、城市家具及公共景觀小品通過微改造后,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厚植文化底蘊,感覺愈加精致。
今年以來,杭州市城市管理局通過實施街容微更新行動,推進全市街容街貌品質升級,用“微改造”服務“大民生”,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繡”好沿街立面的高雅品質
市城管局市容景觀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城市立面微更新不同于舊城改造,通過對沿街路面、建筑立面精細化改造提升、清洗刷新,令街巷更加整潔,同時也提升了顏值,為市民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空間。
杭州立面微更新改造不僅改造了“表面”,也改造了“里子”。“表面”指的是沿街立面及其附屬設施的樣貌變得美了,“里子”指的是公共空間內市民生活質量、生活便利和鄰里關系得到了提升。
上城區(qū)聚焦“幸福鄰里坊”建設,以“幸福”為標尺,以“鄰里”為主體,以“坊”為空間,以“生活”為核心,補齊居民“家門口”服務資源和設施。通過統(tǒng)一規(guī)劃、拆除違法搭建、整治店招店牌、規(guī)范空調外機、晾衣架等立面設施,精心打造每一個臨街元素,讓歷史老街重新煥發(fā)生機。
西湖區(qū)以靈隱街道社區(qū)的背街小巷墻壁立面為載體,打造一面面色彩斑斕的亞運文化墻,將亞運文化和亞運精神送進百姓心中。在美化環(huán)境的同時,也美化了心靈,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活課堂”,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稱贊。
“繡”活城市家具的有趣靈魂
最近路過湖墅南路沿線的市民,會看到路旁更新設置了7處個性化的變電箱箱體,在鐵藝箱體上運用激光文字雕刻技術,通過文字內容和形態(tài)的變換,烘托出傳統(tǒng)與現代交相輝映、繁華與詩意相融迸發(fā)的“十里銀湖墅”新格局。
今年的街容微更新行動包括全市馬路上的箱體,對侵占盲道綠地、破損陳舊、閑置廢棄的箱體,進行了集中拆除,還對陳舊箱體進行了上妝美顏。
市城管局市容景觀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為彰顯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增進生活品質與人文特色的良性互動,今年杭州城市家具的微改造,基于城市公共“生活道具”的共性,打造亮點特色,集實用性、文化性、互動性及趣味性于一身,不僅讓城市家具換上了好看的外衣,更賦予了其有趣的靈魂。
“繡”出公共景觀小品的心聲記憶
錢塘區(qū)臨江街道蕭東村,打造以圍墾記憶為主題的景觀小品,將圍墾文化植入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通過打造九個老底子記憶主題景觀墻面、一個主題雕塑等景觀小品,更好點綴村莊環(huán)境,讓村莊更加美麗。
余杭區(qū)通過打造富有民俗文化的公共景觀小品來守護文明城市。在良渚古城遺址開放公園設置“良渚玉文化”的公共景觀小品,為市民游客普及良渚玉文化知識的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了休閑休憩的場所。
市城管局市容景觀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杭州景觀小品的微改造在設計過程中,最大化地體現了公共空間的獨特文化符號或文化元素,起到統(tǒng)一景觀文化主題,和諧景觀步調的作用。(記者 任彥 通訊員 顧穎 謝吉麗)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