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過上城勞動路的人都會驚訝地發(fā)現,這條位于吳山與西湖之間的林蔭道正在慢慢變美。昨天,記者從上城清波街道證實,街區(qū)改造提升工程已于近期完工,軟硬件的提升將開啟勞動路新的故事。
勞動路不長,南枕河坊街,北抵西湖大道,但來頭卻不小。這里原本是一條河,河名運司,因為北宋起浙西南轉運司衙門在河的北端而得名。民國25年(1936),這條流淌千年的運司河因管理不善,成了一條龍須溝式的臭水溝。當時的浙江省主席黃紹竑融合釆納社會賢達及市民意見,發(fā)動省政府公職人員和市民參加義務勞動,推土填平運司河,后改建為大馬路,才取名“勞動路”。
“不搞大改造,尊重道路本身的歷史底蘊,是我們這次的工作思路。”清波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西湖大道開始,在這次提升改造中,街道以宋畫入街,重新規(guī)劃該片區(qū)域停車位,并預留空間,鋪設了80余平方米的草坪,種植楓樹等樹種,同時增加錯落擺放的草坪石造景。
向南而行,經過涌金門飯店,在保留臨街小樓紅墻特色的同時,街道也對外墻進行了局部改造。比如,為了還原小樓的年代感,用做舊的方法繪出一塊塊紅裸磚墻,墻上封閉的門洞也使用老石門的造型進行美化,深淺不一的磚石,再搭配上古樸、沉穩(wěn)的老石門造型,顯露出一種醇厚的復古韻味。
走在路上,一旁原本普通的灌木等綠化被外形好看、富有古意的綠植所代替。在沿線的花壇改造中,街道采用盆栽造景中“小中見大,咫尺千里”的藝術手法,在花壇中巧用松樹、假石營造江南山水畫“水墨淡彩”的景觀,給人以清新幽雅之感。其中零星點綴的宋韻陳設油紙傘等戶外遮陽套件,與沿線商業(yè)氛圍相輔相依,構成了一副高雅、鮮明、幽靜的畫面。
此外,沿街道板也做了部分更換,原來的“小磚”換成了“大長條”,與周邊的文創(chuàng)店鋪相得益彰,恰到好處地體現出含蓄內斂的宋韻。本著綠色節(jié)儉的原則,改造換下的綠植和道板也未丟棄,而是被用于其他道路和小區(qū)的舊改工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也拉進了街道社區(qū)和沿街商鋪單位的關系。在勞動路社區(qū)黨委牽頭下,不少沿街商鋪組成自治聯盟,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有問題一起解決。
接下來,清波街道將把改造向周邊小區(qū)延伸,通過小區(qū)內的舊改,讓居民共享美好空間,做到民生改善與文化景觀雙提升。(記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蔣成杰 張笑笑 孔潺潺)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